中國在高端IC設計上的滯后不能依賴國內的教育體系,需要兼收并蓄,集成電路科技領域不存在人多力量大的原理,這是一個極度的學術和智力寡頭的世界。二戰之前,德國一直引領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二戰期間,大量的猶太科學家驅逃到美國之后,1000余名頂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讓美國在十年之內登上科學的高峰。反觀國內工科大學并不是搞基礎科學的象牙塔,還同時承載著這些年我國制造業崛起的人才任務,大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并不是向人類科技的邊際尋求突破,而是為工業化培養人才,對集成電路的高端人才培養極為不利。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畢業規模大概在21萬人,只有13.77%入行。如何通過創新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和國內大學集成電路系科的專業合作,用聯合實驗室、博碩士培養點等模式,吸引優秀的海外、臺灣華人科學家和工程師來上海工作和生活。今年,我們和山東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微電子專業合作,聯合臺灣多位技術前輩,嘗試在創新企業中設立集成電路實驗室和博碩士培養點,吸納臺灣和內陸的半導體設計,以及集成電路人才到上海工作。